二胡教学的三个转变
- 人气:391
- 收藏:0
- 发布时间:2022-09-22 16:50:53
二胡教学的三个转变
打破几首大曲子求生存的教学观念,向多元化教学理念转变。作为二胡老师难免要经历面试的时候,我就是一个百发百中的面试高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几乎所有的学校和琴行首先都会问:“你会拉《二泉映月》吗?拉一首《赛马》,来一首《空山鸟语》。”我不仅为这样的面试方式感到可笑,这样愚昧的面试方法是对音乐的一种亵渎,对学生是一种敷衍。我认为当今的二胡教学已经不再是几首大曲子求生存的时代了,作为一名二胡教师应该与多种文化艺术接轨,紧跟时代步伐,不但要以二胡本身的技巧技能为主,还要加入音程知识、视唱、练耳等内容,使教学内容丰富。并根据学琴者年龄的不同添加相应的音乐教材。比如青年二胡学琴者可以添加一些流行歌曲,以提高学琴者学琴的兴趣,更好地培养乐感;幼儿学琴者可以把他们喜欢唱的儿歌也编入教材里,让琴童感受到学习二胡带来的快乐。转变二胡教学观念,丰富二胡教学内容,多元化的二胡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技能型向知识型的转变。音乐给人带来的是美的享受、愉悦的感受,不同的乐曲给人以不同的遐想和振奋,在这其中必包含中华民族文化的神韵,如果离开了它就好比一个没有灵魂的生命,不可能诠释音乐作品的完整性。这就在于民乐教师对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了解多少。如果一个民乐教师不注重文化内涵,不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时代背景,风格特征,就难以承载中华民族音乐特有的生命体验。所以我想一个二胡老师给学生上课时既要传授二胡技能,同时又要融合每一首曲子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等多角度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学琴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文化知识和音乐情怀。
在一次少儿二胡比赛中,有一个孩子拉了一首《空山鸟语》,她技术娴熟,演奏完整。当一位评委老师问她:“你为什么选择这首曲子参赛?”孩子的回答让人无语,她天真地说:“不知道,因为老师说我这首曲子拉的熟,所以选这首曲子……”。如果这位孩子的老师能给孩子讲述这首曲子的文化背景和表达的内容,再加上孩子本身技能的发挥,那将是多么完美的成绩啊。
模仿型向自主型转变。说到模仿我相信在学生时代每个人都经历过,当模仿者把演奏大师的技能精髓集于一身后,随着时间的日积月累就能熟能生巧,不自觉地就形成自己的思路,因而由先前的被动的纯粹的模仿转变成一种自主创新的扩展。作为二胡老师有了这种思想上的自然转换那么在教学上也就有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使教学事半功倍。但也有不少教师利用一切科学手段,如音响电教设施,懒惰的不负责任的教学,一上课就打开音响播放视频,不假思索地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学生也麻木地成了一部部刻录机,上课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拉出的不是动听的乐曲,而是失去了光泽与活力的克隆品,这样模仿的教学手段真是极大的失败与悲哀。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位合格的二胡教师,应从模仿型向自主型转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吸取大师们的技巧精髓不是终点,而是要在继承中诠释能力,理解能力,更要不断填补,又要不断完善,使每首曲子更加悦耳动人,只有这样在每一堂课上教师才能信手拈来,循循善诱,学生也自然能快乐主动的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