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基础训练中重视力度的设计
- 人气:438
- 收藏:0
- 发布时间:2022-08-03 16:35:58
力度的运用
重视力度的设计。
在演奏一首乐曲前,首先要对乐曲的创作背景、乐曲的结构、风格、特点,以及乐曲的内涵和意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乐曲的要求对力度的控制进行设计。
在力度的表达上,重在对比,贵在变化。要避直白,忌平淡。有了力度的对比,才能展现出情感的起伏。有力度的变化,才能体现出乐曲表情的丰富。
乐谱中对每个乐段,甚至对某些乐句,都有力度强弱的标记。哪些地方强、渐强,哪些地方中弱、渐弱。有无音头、重音在何处,高潮在哪个乐句上,等等,都要谙熟于心。并依此设计强弱的层次和等级,明确力度对比变化的关键点,并在试奏中加深体验,完善力度表现手法。
二胡演奏是二次创作,在完整地体现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对乐曲的力度处理上。
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乐曲中有几处重复的对句,即使曲谱上没有标注强弱,在演奏时也要处理成前一句强,后一句弱,或者相反,以强调力度的对比。
力度的设计还要注重细节,注意风格,推敲力度的变化对音色的影响。
总之,力度的表达有设计与没有设计,演奏的效果会大不一样。有了详尽的设计,演奏就有深度,有高度。
把握好力度的层次。
在力度的运用中,把握好力度的层次是一个难点。
在演奏中,对力度强弱的控制,是相对比较而言的。严格地区分每个强弱层次的等级是困难的。例如对mp 与mf 的把握,要靠感觉来找到它们的界限,并不是容易的事。我们的训练可以从最强与最弱开始,先把自己能奏出的fff 和ppp 作为两端的标准,再比较中间的f 和p 的感觉。把这几个层次的感觉打深烙印之后,再体会其他的强弱层次。在这种反复的对比过程中,运弓的力度感便会逐步增强。
对一首乐曲中的强弱标记,也要灵活的运用。同一个f 在不同的乐段,要根据乐曲情感的起伏,可以有不同的处理,不能机械地照搬。
在把握力度的变化时,认真借鉴名家的力度表现手法,是一条提高水平的途径。对于缺少老师具体指导的业余爱好者尤为重要。
同一首乐曲,不同的名家在演奏中,对力度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在看视频,听光碟时,能够进一步学习他们对力度的多种处理和表达手法,可以吸取更多的技术营养。
在看与听的过程中,对照曲谱,把名家对力度层次的表达作详细的笔记,会有助于加深理解。
除了对一首乐曲的力度把握作全面的学习外,可以针对自己在力度控制上的薄弱环节,抽出来有针对性的反复学习某一个力度表现技巧,直到弄通为止。
加强力度的训练
加强力度的基本功训练,在于掌握表现力度的各种技巧和规律。现对常用的几种手法作一讨论。
音头。音头是对乐句头一个音符的强弱的处理。大致有三种方式:其一是有音头,或强音头。例如《江河水》中的引子开头,是带下滑音的强音53,要用手腕瞬间的爆发力来表现,拉弓要在弓根部位。手腕的动作要欲右先左,才能有力。在该曲引子的第6个音65 6,要用砍弓,使音头更加有力,以表现悲愤的情感。其二是无音头,按正常的强弱要求来表现。其三是藏音头,即从无到有,把音头藏起来,用极其微弱的起音,如《豫北叙事曲》的开头第一音3。应把弓子抬起来
顿弓。要用短促有力的爆发力,弓子触弦后,立即离弦。力度的形态是点状的。连顿弓是间歇性的顿弓,在一弓内完成。在内弦,拉弓的顿弓容易掌握,推弓时由于手腕的爆发力不够,往往奏的无力,且有噪音;在外弦时,拉顿弓无力,不如内弦好掌握。因此要多练手腕的灵活性,增强爆发力,缩短触弦的时间。
波弓。波弓是在一弓中力度发生强弱的波动性变化,压弦时一紧一松,形成一强一弱的效果。如《二泉映月》中2 351 6235 1——句的1音。还有一种波动的一张一弛的变化音,如《河南小曲》中的第三段116——118小节,1 3 2 3 1 2 每个音的前半拍与后半拍要奏出一弱一强的效果,后半拍要比前半拍力度大一些,再加一点张力,好似发出一种“呜——嗡,呜——嗡”的声响。
渐强。力度的变化是由弱到强。至于起弓的弱从什么层次开始,要看乐曲的要求。例如,《豫北叙事曲》的开头是最弱,《三门峡畅想曲》的引子渐强是弱起,直到第四拍达到强。有些乐曲的结尾也是渐强结束,一般的处理是用推弓,前三拍可以一直弱奏,到最后一拍,达到很强收弓。
渐弱。弱到什么程度,也要看乐曲的要求。如果在乐曲之中,最后的弱不应奏成最弱,这会给听众一种乐曲结束的误解。但在乐曲的结尾,一般要达到最弱,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强——弱——强。在处理一个较长乐段的强弱关系时,为避免平直无味,作一些强弱的对比变化。如《细看麦田千重浪》中,几个快弓句都较长,如果用一种力度奏完,就显得平淡,可以处理成强——弱——强的形式就有变化了。这就是力度对比的作用。
弱——强——弱。适用于速度较慢、感情深沉的乐段。例如《怀乡行》开始的几个小节,为表现游子有家不能回的忧伤无奈的情感,用这种力度变化形式抒发游子的起伏的心情。但强弱的对比一定不能太大,适当的强一点点就可以了。这种力度的表现是很难的,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恰到好处。
弱后突强。要掌握这种力度的突变,需要较强的力度控制能力。如《江河水》第二段,34、35 小节,06 52 5——,06 52 5——后面的5,开始是弱奏,到后面突然变强,表现祭夫的妇女哭累了,在回忆过去时如梦如幻,慢慢地睡着了,像打盹一样,头慢慢垂下来,突然一下子惊醒了那样的感觉。
强后突弱。这种力度对比的特点也是为了表现情感的起伏。《江河水》的第一句,在强烈的音头之后,要突然弱下来,保持到下一个音符。弱奏时一定要平稳、缓慢。
有时在一个长弓中需要不止一、两种强弱的变化,使得情绪的起伏更加复杂。但这需要演奏者具有高超的驾驭力度的能力。蒋风之先生能以深厚的功力,在一个长弓中奏出5种强弱的变化。由此可见许多名家都非常重视长弓慢弓的基础训练,其道理便自明了。
关于力度的基本功训练,也应该通过专门的练习曲进行练习。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练习曲很少,我只看到赵寒阳教授的《D大调力度练习》。希望专家和老师们多写几首力度的综合练习曲,以满足练琴者的需要。目前,可以把独奏曲中的各种类型的力度变化乐句挑出来,作为练习曲来加强练习,以提高力度的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