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知识普及
- 人气:547
- 收藏:0
- 发布时间:2022-07-20 17:22:17
歌剧是一种音乐、戏剧、舞蹈综合的艺术形式。早在十六世 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斯城有一些受文艺复兴思想影响的、进步 的知识分子,其中有诗人里努契尼,歌唱家兼作曲家培里和卡契 尼等,他们尝试着综合音乐和戏剧的特点,模仿古代希腊悲剧, 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这就是歌剧。欧洲最早的一部歌剧 是培里根据里努契尼的剧本创作的《达芙妮》,可惜这部歌剧的 乐曲已无留存。现存最早的歌剧是他们创作的《犹丽狄茜》。那 时的歌剧已有一种近于朗颂式的乐调,简单的剧情中穿插一些歌 曲和合唱。伴奏乐器只有一架羽管键琴、一台七弦竖琴和几把诗 琴。歌唱家卡契尼在当时还提出了要以宏亮而能致远的声音演唱 歌剧的“美声唱法”的美学和技术的要求。
如果说卡契尼等人的创造使歌剧已具雏型,那么,使歌剧这 种艺术体裁趋于完善,并在欧洲艺术史上占有稳固地位的是意大 利的蒙持威尔第(1567─1643)和A•斯卡拉蒂(1660-1725)。
蒙特威尔第进一步使歌剧音乐戏剧化。在他写的歌剧中已出 现了歌唱性的宣叙调和咏叹调似的乐调。他创用了弦乐器振音和 拨弦的奏法,使伴奏乐队的表现力更为丰富。早先,歌剧都是在 宫廷和贵族的厅堂里演出,自从1637年蒙持威尔第在威尼斯城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以后,歌剧艺术也开始向广大市民打开 了大门。
A•斯卡拉蒂则发展了歌剧音乐的抒情性。在他写的歌剧中 已有一种由快、慢、快三段式
组成的序曲。同时,歌剧中的宣叙 调(一种近于朗颂、用以陈述剧情的乐调)和咏叹调(一种旋律 性和抒情性很强的歌调)已有较严格的区别。在他的歌剧中宣叙 调又可分为“白话宣叙调”(用键盘乐器伴奏)和“带伴奏的宣 叙调”(乐器合奏伴奏);咏叹调又有“性格咏叹调”、“抒情 咏叹调”、“豪壮咏叹调”、“朗颂口语咏叹调”等种种不同类 型。可以看到音乐在剧中的表情作用已大大加强。从A•斯卡拉 蒂开始,意大利歌剧写法即已定型化,而这种歌剧就是通常所说 的正歌剧。
这一时期,除意大利的正歌剧外,法国、英国、德国渐次出 现了具有民族特点的歌剧。法国歌剧中插入了传统的宫廷艺术 ──芭蕾舞。
在A•斯卡拉蒂之后,正歌剧在欧洲风行起来,受到各国宫 廷、贵族的欢迎。那时伴随着歌剧艺术的“美声唱法”也得到进 一步的发展,涌现了许多卓越的歌唱家。他们拥有华丽的嗓音和 高超的技巧,史称十七、八世纪为“美声唱法”的“黄金时代”。 但是风糜一时的意大利正歌剧适应宫廷、贵族的艺术趣味,发展 了一种崇尚浮华、不顾内容的艺术倾向;在演唱上不顾剧情任意 加些花唱来炫耀技巧,在创作方面也流于程式化,使得意大利歌 剧逐渐受到人民群众冷落。英国诗人该伊和音乐家佩普许创作了 《乞丐歌剧》(一种以流行歌曲穿插其间的喜剧)对正歌剧极尽 嘲讽,该剧演出后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正歌剧因而受到沉 重打击,致使英国皇家歌剧院不得不关门
停业。
与此时同,法国、意大利出现了一种新的歌剧体裁,这就是 意大利喜歌剧。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形式生动、活泼,表演幽 默、风趣,音乐旋律通俗、流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 彩。意大利喜歌剧的出现,为歌剧艺术带来了清新的气息。而欧 洲其它各国,也先后出现过各种形式的喜歌剧。
作曲家格鲁克(1714─1787)看到正歌剧的种种弊端,因而 提出了改革歌剧的主张。他认为,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 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应力求纯朴、自然。他改革的主张在他将 近五十岁时创作的歌剧《奥菲欧与犹丽狄茜》中得到体现。他的 改革对以后歌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莫扎特以前的作曲家往往从古代神话或基督教初期的传说 中寻找创作题材。选用现实的题材,并以明朗、幽默的笔调生动 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形象,莫扎特(1756─1791)是第 一人。格鲁克在歌剧创作中强调:“首先是一个戏剧家,然后才 是一个音乐家。”而莫扎特却认为,首先应该是一个音乐家,然 后才是戏剧家。因此,莫扎特写的歌剧十分强调旋律的优美动人 和充分运用乐队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他写的《费加罗的婚礼》一 剧的序曲,是第一个以独立的交响作品面貌出现的序曲,而剧中 那些富有特色的咏叹调,则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和心理特征。